專管生活-與住民間的溝通方式 (一)
目前在康復之家上班,已經滿 5 個月了,漸漸開始熟悉如何和住民「有效溝通」。
回憶起剛開始,對待每個人都是好生好氣,非常溫柔地對談,每次都會認真聽他們說話已表示尊重,但三番二次之後,開始對這樣子的溝通行為感到厭煩,原因在於同樣的話題不斷應答,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,這對於工作效率魔人地我來說,是個惡性循環。
於是,經過觀察住民之間的溝通方式,找到住民對於衝突、訊息的理解模式後,開始第一次「實驗」。
剛開始,住民對於問題的理解,其實和一般人一樣,如果是問封閉式問題的話,只會侷限在於「對」、「沒有」、「是」、「我沒做」這種回答。
因此,在問住民問題時候,必須採取開放式的問題來詢問,如:
- 封閉式:值日生做了沒有?
- 開放式:值日生做得如何?
- 封閉式:你剛剛有沒有罵人?
- 開放式:你剛剛被罵嗎?你做了什麼反映?
目前在康復之家上班,已經滿 5 個月了,漸漸開始熟悉如何和住民「有效溝通」。
回憶起剛開始,對待每個人都是好生好氣,非常溫柔地對談,每次都會認真聽他們說話已表示尊重,但三番二次之後,開始對這樣子的溝通行為感到厭煩,原因在於同樣的話題不斷應答,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,這對於工作效率魔人地我來說,是個惡性循環。
於是,經過觀察住民之間的溝通方式,找到住民對於衝突、訊息的理解模式後,開始第一次「實驗」。
剛開始,住民對於問題的理解,其實和一般人一樣,如果是問封閉式問題的話,只會侷限在於「對」、「沒有」、「是」、「我沒做」這種回答。
因此,在問住民問題時候,必須採取開放式的問題來詢問,如:
- 封閉式:值日生做了沒有?
- 開放式:值日生做得如何?
- 封閉式:你剛剛有沒有罵人?
- 開放式:你剛剛被罵嗎? 後來你做了什麼?
這是我在與住民溝通的第一步,『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語言』。
當住民說到一個段落後,我會用「為什麼?」、「原因是?」、「結果如何?」的字眼反問住民,間接的刺激住民思考。舉例如下:
👶住民:他剛剛罵我,所以我也要罵他。
👦老師:那他罵你的原因是什麼?
👶住民:因為他說我家人壞話。
👦老師:他為什麼要說你家人壞話。
👶住民:因為我一直看著他吃泡麵。
👦老師:你看著牠吃泡麵的原因是?
👶住民:因為感覺很好吃。
大概像這樣子,針對一個問題的源頭,會慢慢發現這一次衝突的導火線在哪裡。
當然,如果是單一人的衝突的話,可以好解決。但如果是遇到雙方衝突、甚至多人衝突的話,該怎麼辦?
我最近就遇到一個實例。方法大概是這樣子。
👶A住民、💁B住民開始互相叫罵,而且罵得非常難聽,甚至罵到他人家庭,導致衝突越來越大,當下的我是這樣子處裡的。
👶A住民:他一直罵我,讓我很不爽,他O的,OOXX......。
💁B住民:你全家......。
不斷持續互相叫罵中。
👦老 師:那換我說話了嗎?你們希望我來協助主持公道對吧!
👶💁AB住民:對。(一口同聲地說)
👦老 師:好,接下來我問誰,只有誰能回答,另一個請閉上嘴。OK嗎?
👦老 師:A住民。B住民為什麼會罵你?
👶A住民:因為他罵我家人。
👦老 師:他罵你家人原因?
👶A住民:我只是想找她說話。
👦老 師:找她說話?你說了什麼?
👶A住民:說男女情愛的事情。
👦老 師:現在我要問B住民,請A住民不要說話。
👦老 師:你罵他的原因是什麼?
💁B住民:他就靠我很近,我沒有要和她說話,這種人就該送去住院......。
👦老 師:所以,他這種行為,讓你的感覺是什麼?
💁B住民:就非常不舒服,很討厭。
👦老 師:對於他這種行為,你有告訴他,你「不喜歡」,請他離開嗎?
💁B住民:我沒有,我怕他打我。
👦老 師:老師可以承諾你,在康家裡,誰都不會打你,如果有人打你,馬上來告訴老師,這是你可以做的。老師會保護你。
👦老 師:同時,B住民,你試圖告訴他妳「不喜歡」他的行為,不然他根本不知道問題在哪,結果他就會覺得莫名其妙被罵。
👶A住民:對阿,你有沒有說你不喜歡。
👦老 師:A住民閉嘴!!!! 有請你說話嗎?剛剛我們約定的不是這樣子。
👦老 師:這裡幫你們總結。
1. 和他人說話時候,不要靠太近。
2. 如果感覺不舒服,要拒絕對方,或大聲說「不喜歡」。
3. 對方無反應,可以選擇回到房間暫時迴避,之後再和老師說,或是直接和老師說。
4. 在康家動手打架,我想你們都應該知道結果吧!!
以上,大概是某次處理衝突時,所採取的策略。當然,會依照不同的住民,進行些微調整。如先將兩人分開,讓他們各自回房間,之後在個別單獨面談等等。
就目前,處理衝突到現在為止,完成處理成功率約 75%。可能有一部分,是住民都很怕我吧!!! 我想。
總之,一個小結論: 用開放式問答,讓他她們自己找出問題點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