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任管理員管理 -「機構內工作訓練」也可以這樣做
住民/個案在進入康復之家生活,都會有一個復健目標,這個復健計畫是一個滾動式/漸進式的復健目標,意思是說,為了達到回歸社會且能夠獨立生活此最終目標,在執行過程中,會設定多個小目標,幫助住民更有目標性地完成獨立生活這個目的。
每個人的階段性目標都不一樣,其中包括「機構內工作訓練」這個目標。
什麼是「機構內工作訓練」
個人定義:
除了個人自我照顧工作外,住民生活在團體中,為了促使群體生活更舒適,而所進行的必要性/非必要性之勞動活動和訓練。
說白話些,「機構內工作訓練」就是生活在康復之家內,執行群體生活所必要之勞動,都可以叫做「機構內工作訓練」。如:公共區域的清潔打掃、晚餐洗碗等等。
為什麼要有「機構內工作訓練」這麼訓練目標?
這需要回歸到該住民的復健計畫的最終目標的評估。每個住民對於機構內工作訓練的目的性都有些差異,
- 有些住民為了能夠身任機構外的工作,需先從機構內工作訓練開始練習;
- 有些住民為了訓練服從團體生活規則,需透過每天值日生安排練習;
- 有些住民是為了專注力、毅力訓練;
- 以些是為了融入團體生活,而配合團體一起活動,等等。
「機構內工作訓練」只是一種訓練手段,最主要還是要取決於選擇此訓練的目的為何?會依照目的性的不同,也會影響「機構內工作訓練」的安排方式。
機構內工作訓練包含
前文提到,機構內的工作訓練涵蓋範圍非常廣,種類也繁多,如果用環境區分,可分為:客廳、餐廳、廚房、男女廁、殘障廁所、陽台等地方。
下圖是依照工作區域區分的工作項目。
區域 |
設備 |
工作項目 |
客廳 |
餐桌、椅子、地板、垃圾桶 |
掃地、拖地、擦桌子、倒垃圾 |
餐廳 |
餐桌、椅子、地板、廚餘桶 |
掃地、拖地、擦桌子、丟廚餘 |
廚房 |
煮飯電鍋、烹飪設備 |
洗米煮飯、煮菜、洗碗、拖地 |
男女廁、殘障廁所 |
馬桶、地板 |
刷馬桶、拖地板 |
陽台 |
地板 |
掃地、拖地 |
玄關外 |
鞋櫃、地板 |
拖地、將鞋擺放好、拿報紙 |
機構內工作訓練的等級
嚴格來說,每一個工作訓練都會有他的難易度,如:廚房的清潔較難,因為會觸碰鍋碗等易碎容器,需要格外注意小心;刷馬桶工作,需要手的握力,和較長時間的專注力。
反之,一般的拖地和丟廚餘,只要服從團體生活規則執行就好了。我將工作訓練依照星級作為評分,如下:
區域 |
工作項目 |
星級 |
客廳 餐廳 陽台 |
掃地 |
★★★☆☆ |
拖地 |
★☆☆☆☆ |
|
擦桌子 |
★★☆☆☆ |
|
倒垃圾 |
★☆☆☆☆ |
|
丟廚餘 |
★☆☆☆☆ |
|
廚房 |
洗米、煮飯 |
★★★☆☆ |
煮菜 |
★★★★★ |
|
洗碗 |
★★★☆☆ |
|
拖地 |
★★☆☆☆ |
|
男女廁、殘障廁所 |
刷馬桶 |
★★★☆☆ |
拖地板 |
★☆☆☆☆ |
|
玄關外 |
拖地 |
★☆☆☆☆ |
將鞋擺放好 |
★★☆☆☆ |
|
拿報紙 |
★☆☆☆☆ |
以上,是就我目前印象中,所想到的工作訓練項目。
我想表達的是,有些工作訓練難度過高,不適合住民剛開始訓練;有些工作訓練很容易上手也容易。所以,當任「專任管理員」工作,需要好好觀察住民工作訓練執行狀況,判斷是否進入下一階段。
遇到的問題
每天例行性清潔工作執行時,一定會遇到一個狀況,就是專任管理員沒有辦法仔細檢查各打掃區域的清潔。解決辦法是,使用類似衛生股長角色的職務,稱為「總值日生」。
每天晚上七點到八點間,是值日生可以執行打掃、拖地等工作的時間,當值日生完成後,必須告訴總值日生,總值日生會前往檢查確認。一切都 OK 的話,總值日生會和老師 (工作人員) 報備說明。當然,有時候超過時間,但某些值日生卻沒有做的,總值日生可以和老師反應,請老師安排後續處裡。
因為是透過住民管理住民的方式,達到住民自治的效果,所以這個方式執行到現在,很少遇到住民的反彈或拒絕。但須要提醒的,這位總值日生必須要慎選,需要思想沒有落差很大、行動力良好的住民擔任。不然,最後麻煩的會是自己。
延伸閱讀:
專管生活-專任管理員的一天
專管生活-住民可以是共同體, 復健計畫執行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