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任管理員生活-在康復之家工作一年後的心態變化

目前在這個職位上已經滿一年,當然也和大多數正常工作一樣,遇到一堆大大小小的鳥事情,只不過我的對象是精神疾病的人而已。這一年當中,自己從旁觀的吃瓜群眾變成在環境內的工作者,自己心境上的轉變應該最大。

我所指的心境,不是那種「我更能體會精神疾病所受的苦」的那種屁話! 

我指的改變是指,任職「專任管理員」職務,更能了解到為何這個工作無法留下人,為何大多數工作時間無法超過一年了。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,此工作無法用正常的、一般在職場工作的心態地,在康復之家內工作。一定會爆掉,因為我爆了很多次。

大概在工作二個月後,首先會先遇到的體制上的不完全,何出此言? 

因為大多數的負責人非商業類學校畢業,雖然在精神疾病專業上非常專精,但在內部溝通上,異常薄弱。就以溝通為例:

在一般職場裡,會有所謂的「溝通平台」,大多使用 LINE 作為工具,主要作為宣告事情為主,目前我所任職的康家也是如此,使用過程中,不斷地宣傳長輩圖、長輩連結等訊息,這讓員工讀也不是,不回應也不是。

加上,有些應該在上平台上公開詢問的訊息,卻在私人訊息裡確認,我的好天鵝!! 這有什麼好不在公開平台裡確認的? 

接下來是心態上轉變點

工作六個月後,我開始不再使用關心、親切的語氣與住民溝通,因為部分住民覺得

「你在這裡工作,是領我們的錢,所以你要服務我!!!」。

不要懷疑,我就是被住民當面說這句話,也因為被指責這句話,我開始反思「專任管理員」的工作、執掌、核心價值到底是什麼? 

我先說結果,我有找到答案,這個答案和我現在的心態有關,同時這個答案可能也不被大眾、家屬所認同。

我的答案就是,「專任管理員」是協助讓康復之家正常營運,協助管理、執行行政上工作。

上述的我的認知可能一些讀者覺得和一般的認知沒有差異太多? 如果讀者這麼想的話,可能證名讀者不是在康復之家工作的人。

上述的答案中,不包含「精神疾病的住民」以及「復健計畫」。

不包含「精神疾病的住民」的意思?

意思是,在工作過程中只滿足整個康復之家運作所需的最低限度,包含滿足生理需求,如:煮飯等,以及活動協助執行,凡是只要能達到上述的目標的需求,拋除住民的個人意志,全部都以能康家正常運作為最核心目的。

如果遇到住民發衝突、爭執、哭鬧的話全部都敷衍了事,一律用「主任來之後,自己和主任反應」、「可以在自治會議上提出」、「你可以自己和那個住民說吧!」等詞語,來推托責任。

不要以為這樣子是在卸責,因為許多住民就是不會這樣子做,一天到晚只會「老師」、「老師」、「老師」地叫,這是非常煩的事情,就像每天耳邊總是飛著蒼蠅,即便蒼蠅不在了,仍聽得道嗡嗡聲音一樣。

不包含「復健計畫」的意思?

意思我不參與住民復健計畫的訂定,因為我認為這不是「專任管理員」的職責,如: A 住民這季目標是規律服藥、B 住民這季復健目標是每天健走 300 圈等。

個人認為是,無法原因如下:

  • 身為專管員的我沒有社工、職能治療等專業背景,無法給予住民正確、有效改善狀況的復健目標。
  • 復健目標從來都不是專任管理員的職能,反而是職能治療師或主任的職能之一。
  • 訂定復健計畫此層級決策,較屬於決策層級的討論,對於專管員這種的的執行任務的職位,較難提出實際的作法和計畫。
  • 無法了解各住民的復健計畫的延續性為何,我的意思是,過去的主責人沒有將紀錄如期完成,導致整個改善計畫不具備延續性、追蹤的效益。在我個人觀察發現後,最終也決定在協助運作康家時,不參與復健計畫的訂定。
雖然,在運作上僅滿足康家營運的最低需求,但作為一日的專管員,仍然會去「督促一次」復健計畫的執行,但如果住民不聽的話,我會選擇不想理會,因為,

我選擇放過自己,不拿別人的態度成為自己生氣/不爽的理由。

 結  論 

回到原本主題,為何「更能了解到為何這個工作無法留下人,為何大多數工作時間無法超過一年了」

這不是一個正常、大眾所認知的工作環境,體制上的缺陷、溝通上的代溝,最重要的是一些住民真的認為,康復之家是服務業,應該要服務自己。

所以,與其讓自己心理持續地不健康,倒不如放過自己,眼睛自動忽略這些住民,以保持最低運作、安全下班為最高原則的心態來工作。 


p.s. 讀者可以看看就好,這純粹個人工作感想,以及目前工作心態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專管生活-專任管理員的一天

專任管理員生活-康復之家, 排藥訓練的問題

康復之家管理-康復之家的住民難道不能生氣嗎? 表現情緒嗎?